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文化部关于在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进行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4-07-01 04:45:2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27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文化部关于在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进行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


文化部关于在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进行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


为了加强对图书馆事业的管理,进一步摸清图书馆事业的状况,更好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使图书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我部决定今年在全国开展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
一、评估、定级的标准
评估、定级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各级图书馆的基本工作条件和工作质量。
评估、定级的标准是:
省级、计划单列市(包括原计划单列市)图书馆根据《省级图书馆评估标准》(见附件一)。
地级图书馆根据《地级图书馆评估标准》(见附件二)。
县级图书馆根据《县级图书馆评估标准》(见附件三)。
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评估标准另行制定,此次暂不包括少年儿童图书馆。
二、方法与步骤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文管会)负责组织对所属地、县级图书馆进行评估。
各计划单列市所属区、县图书馆评估工作的组织,由省文化厅与市文化局协商安排。
2.北京图书馆及省级、计划单列市(包括原计划单列市)图书馆的评估工作由我部图书馆司负责组织。
3.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工作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7月底之前结束。
4.各地应将评估结果按“评估结果报表”、“汇总表”(见附件四、五)①的要求填报,连同评估工作总结及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事业状况的分析一起于7月底报我部图书馆司。
注① 附件四、五略。
5.8月——9月,我部将对各地的评估工作进行审查,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地、县级图书馆的等级。
6.第四季度我部将在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全国“文明图书馆”的评选、表彰工作。
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这次图书馆的评估、定级工作是对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条件和工作质量的一次全面评价。通过评估可找出各图书馆以及各地图书馆事业的薄弱环节,以利改进工作条件,提高工作质量,进一步促进事业发展。因此,望各地文化厅(局、文管会)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并加强领
导。我部成立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刘德有副部长担任,副组长由图书馆司司长杜克同志担任,日常工作由图书馆司负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文管会)可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这项工作。请将领导小组名单及工作计划于4月底前报我部图书馆司。

附件一:省级图书馆评估标准
本标准共分六大部分,共1000分,其中:
一、办馆条件 205分
二、基础业务建设 255分
三、服务工作 255分
四、理论研究、业务辅导、协作协调 135分
五、管理 100分
六、提高指标 50分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1 |办馆条件 | | 205| |
|----|-------|--------|----|----------|
| 11 |设 施 | | 45 | |
|----|-------|--------|----|----------|
| | | 2.5↑ | 25 | |
| 111|馆舍建筑面积 | 2.0↑ | 20 |不含职工宿舍及临时 |
| |(万平方米) | 1.5↑ | 15 |建房。 |
| | | 1.0↑ | 10 | |
|----|-------|--------|----|----------|
| | | 0.7↑ | 6 | |
| 112|书库面积 | 0.6↑ | 5 |含阅览室辅助书库及 |
| |(万平方米) | 0.5↑ | 4 |开架书库。 |
| | | 0.3↑ | 2 | |
|----|-------|--------|----|----------|
| | | 0.6↑ | 6 | |
| 113|阅览室面积 | 0.5↑ | 5 |不含阅览室辅助书库 |
| |(万平方米) | 0.4↑ | 4 |及开架书库。 |
| | | 0.2↑ | 2 | |
|----|-------|--------|----|----------|
| | | 600↑ | 8 | |
| 114|阅览座席 | 500↑ | 6 | |
| |(个) | 400↑ | 4 | |
|----|-------|--------|----|----------|
| | |运用计算机并实 | | |
| | |现业务环节全部 |0-20| |
| | |或部分自动化管 | | |
| 12 |现代化技术 |理 | | |
| |与装备 |是否具有一定规 |0-10|由专家审查认定、评 |
| | |模、规范的书目 | |分。 |
| | |数据库 | | |
| | |有无声像设备、 |0-10| |
| | |缩微设备及利用 | | |
|----|-------|--------|----|----------|
| 13 |经费 | | 40 | |
---------------------------------------

---------------------------------------
| | | 500↑ | 30 | |
| 131|总经费 | 400↑ | 25 | |
| |(万元) | 300↑ | 20 | |
| | | 200↑ | 15 | |
| | | 100↑ | 10 | |
|----|-------|--------|----|----------|
| | | 50↑ | 10 |购书经费列单、专款 |
| 132|购书经费/总支| 40↑ | 7 |专用可得各档满分, |
| |出(%) | 35↑ | 4 |反之则扣2分。 |
|----|-------|--------|----|----------|
| 14 |人员 | | 50 | |
|----|-------|--------|----|----------|
| 141|学历 | | 9 | |
|----|-------|--------|----|----------|
| |大学本科以上学| 20↑ | 3 | |
|1411|历/职工人员总| 15↑ | 2 | |
| |数(%) | 10↑ | 1 | |
|----|-------|--------|----|----------|
| | | 35↑ | 3 | |
|1412|大专学历/职工| 30↑ | 2 | |
| |人员总数(%)| 20↑ | 1 | |
|----|-------|--------|----|----------|
| |中专高中学历/| 50↑ | 1 | |
|1413|职工人员总数 | 40↑ | 2 | |
| |(%) | 30↑ | 3 | |
|----|-------|--------|----|----------|
| 142|职称 | | 9 | |
|----|-------|--------|----|----------|
| | | 10↑ | 3 | |
|1421|高级职称/业务| 7↑ | 2 |含各系列职称 |
| |人员总数(%)| 5↑ | 1 | |
|----|-------|--------|----|----------|
| | | 40↑ | 3 | |
|1422|中级职称/业务| 30↑ | 2 |同上 |
| |人员总数%) | 25↑ | 1 | |
|----|-------|--------|----|----------|
| | | 50↑ | 3 | |
|1423|初级职称/业务| 40↑ | 2 |同上 |
| |人员总数(%)| 30↑ | 1 | |
|----|-------|--------|----|----------|
| 143|专业 | | 14 | |
|----|-------|--------|----|----------|
| |图书馆学、情报| 40↑ | 3 | |
|1431|学专业/业务人| 35↑ | 2 |指大专以上(以下 |
| |员总数(%) | 25↑ | 1 |同) |
---------------------------------------

---------------------------------------
| | | 5↑ | 3 | |
|1432|外语专业/业务| 4↑ | 2 | |
| |人员总数(%)| 3↑ | 1 | |
|----|-------|--------|----|----------|
| | | 40↑ | 3 | |
|1433|其他专业/业务| 35↑ | 2 | |
| |人员总数(%)| 25↑ | 1 | |
|----|-------|--------|----|----------|
|1434|硕士以上学历人| 博士 | 3 | |
| |员 | 硕士 | 2 | |
|----|-------|--------|----|----------|
| | |具有本科学历或 | | |
| | |副高职称以上的 | | |
| | |不低于3/4主管| 4 | |
| | |业务的副馆长必 | | |
| 144|领导班子状况 |须是图书馆系毕 | 4 | |
| | |业或受过系统的 | | |
| | |图书馆学培训 | | |
| | |文化主管部门对 | 7 | |
| | |图书馆领导班子 | | |
| | |的考核意见 | | |
|----|-------|--------|----|----------|
| | | | |听取汇报,审查材 |
| 145|职工教育、岗位| | 0-3|料,检验实施效果, |
| |培训实施情况 | | |由专家审查评分。 |
|----|-------|--------|----|----------|
| 19 |藏书 | | 30 | |
|----|-------|--------|----|----------|
| | | 400↑ | 30 | |
| 151|总藏量 | 300↑ | 20 | |
| |(万册) | 200↑ | 15 | |
| | | 100↑ | 10 | |
|----|-------|--------|----|----------|
| 2 |基础业务建设 | | 255| |
|----|-------|--------|----|----------|
| 21 |藏书建设 | | 100| |
|----|-------|--------|----|----------|
| | | 2.5↑ | 25 | |
| 211|年新增藏量 | 2.0↑ | 20 |含报刊、其它载体文 |
| |(万种) | 1.5↑ | 15 |献。 |
| | | 0.8↑ | 10 | |
|----|-------|--------|----|----------|
| |图书入藏率 | 22↑ | 20 | |
| |(%)年购图书| 20↑ | 16 | |
| 212|入藏种数/当年| 16↑ | 12 | |
| |全国图书出版种| 11↑ | 8 | |
| |数 | 7 ↑ | 4 | |
---------------------------------------

---------------------------------------
| |报刊入藏率 | 30↑ | 20 | |
| 213|(%)年购报刊| 24↑ | 15 | |
| |入藏种数/当年| 18↑ | 10 | |
| |全国报刊出版种| 12↑ | 5 | |
| |数 | | | |
|----|-------|--------|----|----------|
| |地方出版物入藏| 95↑ | 10 |指正式出版物。不含 |
| 214|种数/地方出版| 90↑ | 8 |中、小学教科书、参 |
| |物种数(%) | 80↑ | 6 |考资料,单幅画。 |
|----|-------|--------|----|----------|
| | | 80↑ | 15 | |
| 215|重要、常用工具| 70↑ | 10 |由专家列书目抽查其 |
| |书收藏率(%)| 60↑ | 5 |收藏率。 |
|----|-------|--------|----|----------|
| |多卷书、连续出| 90↑ | 10 | |
| 216|版物入藏的完整| 80↑ | 6 |由专家抽查其完整 |
| |率(%) | 70↑ | 2 |率。 |
|----|-------|--------|----|----------|
| 22|文献标引与著录| | 70 | |
|----|-------|--------|----|----------|
| | | 4↓ | 6 | |
| 221|汉文普通图书标| 3↓ | 9 |使用《中图法》进行 |
| |引误差率(%)| 2↓ | 12 |标引。 |
| | | 1↓ | 15 | |
|----|-------|--------|----|----------|
| | | 4↓ | 6 | |
| 222|汉文通普图书著| 3↓ | 9 |使用《普通图书著录 |
| |录误差率(%)| 2↓ | 12 |规则》著录。 |
| | | 1↓ | 15 | |
|----|-------|--------|----|----------|
| | | 4↓ | 2 | |
| 223|外文图书标引误| 3↓ | 3 |使用《中图法》进行 |
| |差率(%) | 2↓ | 4 |标引。 |
| | | 1↓ | 5 | |
|----|-------|--------|----|----------|
| | | 4↓ | 2 | |
| 224|外文图书著录误| 3↓ | 3 |根据本馆使用著录条 |
| |差率(%) | 2↓ | 4 |例检查。 |
| | | 1↓ | 5 | |
|----|-------|--------|----|----------|
| | | 4↓ | 2 | |
| 225|古籍的标引误差| 3↓ | 3 |使用《四部分类法》、|
| |率(%) | 2↓ | 4 |《中图法》或其它古 |
| | | 1↓ | 5 |籍分类法进行标引。 |
|----|-------|--------|----|----------|
| | | 4↓ | 2 | |
| 226|古籍的著录误差| 3↓ | 3 |使用《古籍著录规 |
| |率(%) | 2↓ | 4 |则》进行著录。 |
| | | 1↓ | 5 | |
---------------------------------------

---------------------------------------
| | | 4↓ | 4 | |
| 227|连续出版物的标| 3↓ | 6 |使用《中图法》期刊 |
| |引误差率(%)| 2↓ | 8 |分类表进行标引。 |
| | | 1↓ | 10 | |
|----|-------|--------|----|----------|
| | | 4↓ | 4 | |
| 228|连续出版物的著| 3↓ | 6 |使用《连续出版物著 |
| |录误差率(%)| 2↓ | 8 |录规则》进行著录。 |
| | | 1↓ | 10 | |
|----|-------|--------|----|----------|
| 23|目录设置、组 | | | |
| |织、管理 | | 40 | |
|----|-------|--------|----|----------|
| |目录设置: | | | |
| |公务目录:汉文|分类、书名各一 | | |
| |普通图书、少数|套 | | |
| |民族语文图书、|分类、刊名各一 | | |
| |外文图书、古 |套报名一套 | | |
| 231|籍、期刊报纸 |分类、书名、著 | |缺一套扣2分、缺3 |
| |读者目录: |者、主题各一套 |0-15|套不给分。没有文献 |
| |汉文普通图书 |分类、书名、著 | |入藏的不扣分 |
| |少数民族语文图|者各一套 | | |
| |书、外文图书、|分类、刊名各一 | | |
| |古籍期刊 报纸|套报名一套 | | |
|----|-------|--------|----|----------|
| | | 4↓ | 6 | |
| 232|目录组织误差率| 3↓ | 9 | |
| |(%) | 2↓ | 12 | |
| | | 1↓ | 15 | |
|----|-------|--------|----|----------|
| | |导片是否合理 | 2 | |
| | |屉标是否齐全 | 2 |实地查看,由专家审 |
| 233|目录管理 |有否专人管理 | 2 |查评分 |
| | |卡片保养维护情 | 2 | |
| | |况 | 2 | |
| | |有否目录咨询 | | |
|----|-------|--------|----|----------|
| 24 |藏书管理与保护| | 45 | |
|----|-------|--------|----|----------|
| | | 4↓ | 3 | |
| |图书管理:图书| 3↓ | 6 |指闭架书库。抽查现 |
| 241|入库排列误差 | 2↓ | 9 |场,专家审查评分。 |
| |率% | 1↓ | 12 | |
| | | 0.5↓ | 15 | |
---------------------------------------

---------------------------------------
| | |是否有图书保护 | | |
| | |规章制度书库中 | 0-3| |
| | |防火、防盗、防 | 0-3| |
| 242|图书保护 |虫、防尘、防湿 | |查现场,由专家审查 |
| | |措施设备及效 | |评分 |
| | |果;书库的卫生 | 0-3| |
| | |情况;破损图书 | 0-3| |
| | |修复情况; | | |
|----|-------|--------|----|----------|
| | |是否有古籍保护 | | |
| | |规章制度 | | |
| | |书库中的防火、 | 0-6| |
| 243|古籍保护 |防盗、防虫、防 | 0-6| |
| | |尘、防湿的措 | | |
| | |施、设备及效果 | 0-6| |
| | |破损古籍的修复 | | |
| | |情况 | | |
|----|-------|--------|----|----------|
| 3 |读者服务工作 | | 255| |
|----|-------|--------|----|----------|
| | | 4↑ | 15| |
| 30 |发放借书证数 | 3↑ | 11|供提原始记录统计资 |
| |(万个) | 2↑ | 7|料。 |
| | | 0.7↑ | 3| |
|----|-------|--------|----|----------|
| | | 80↑ | 30| |
| 31 |年流通总人次 | 60↑ | 24|提供原始记录统计资 |
| |(万人次) | 40↑ | 18|料含外借、阅览。 |
| | | 20↑ | 12| |
| | | 10↑ | 6| |
|----|-------|--------|----|----------|
| | | 50↑ | 30| |
| 32 |年外借册次 | 40↑ | 24| |
| |(万册次) | 30↑ | 18|由专家审查评分 |
| | | 20↑ | 12| |
| | | 10↑ | 6| |
|----|-------|--------|----|----------|
| | | 12000↑ | 40|由专家检查检索、咨 |
| 33 |年检索、咨询数| 8000↑ | 30|询记录;检索、咨询 |
| |量(条) | 5000↑ | 20|应有时间、用户要 |
| | | 2000↑ | 10|求、结果。 |
|----|-------|--------|----|----------|
| | | 72↑ | 20| |
| 34 |每周开馆时间 | 64↑ | 15| |
| |(小时) | 56↑ | 10| |
---------------------------------------

---------------------------------------
| | | 30↑ | 15| |
| 35 |年读者活动次数| 22↑ | 11| |
| |(次) | 16↑ | 7| |
| | | 10↑ | 3| |
|----|-------|--------|----|----------|
| | | 2.0↑ | 15| |
| 36 |年读者活动人次| 1.5↑ | 11| |
| |(万人次) | 1.0↑ | 7| |
| | | 0.5↑ | 3| |
|----|-------|--------|----|----------|
| | | | |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 |
| 37 |年编印二、三次| | 30|版,年出版6期以上 |
| |文献 | | |每种10分,其他每 |
| | | | |种2分,总分不得超 |
| | | | |过30分。提供材料,|
| | | | |由专家审查评分。 |
|----|-------|--------|----|----------|
| | | 10↑ | 20| |
| 38 |获奖课题数 | 8↑ | 15| |
| |(项) | 6↑ | 10| |
| | | 4↑ | 5| |
|----|-------|--------|----|----------|
| | |为党政军领导机 | |听取汇报,提供反馈 |
| 39 |服务成果 |关、生产科研、 | |意见,成果由专家审 |
| | |精神文明建设服 |0-40|查评分。 |
| | |务 | | |
|----|-------|--------|----|----------|

| 4 |理论研究、业务| | | |
| |辅导、协作协调| | 135| |
|----|-------|--------|----|----------|
| 41 |理论研究 | | 40| |
|----|-------|--------|----|----------|
| | | 20↑ | 15| |
| 411|在省以上刊物发| 15↑ | 11|提供有关材料。 |
| |表论文篇数 | 10↑ | 7| |
| | | 5↑ | 4| |
|----|-------|--------|----|----------|
| | | 5↑ | 15| |
| 412|图书馆学、情报| 3↑ | 10|提供有关材料。 |
| |学专著(种) | 1↑ | 5| |
|----|-------|--------|----|----------|
| 413|图书馆学刊物 |有 | 10|指正式出版物 |
|----|-------|--------|----|----------|
| 42|业务辅导 | | 55| |
|----|-------|--------|----|----------|
| | | | |提供辅导工作报告、 |
| 421|辅导工作效果及| |0-20|工作记录及有关基层 |
| |业绩 | | |馆材料,由专家审查 |
| | | | |评分。 |
---------------------------------------

---------------------------------------
| | |理论与实践相结 | | |
| 422|调查研究报告 |合,有参考价 |0-15|提供有关材料,由专 |
| | |值。 | |家审查评分。 |
|----|-------|--------|----|----------|
| | | | |提供有关计划、总 |
| 423|业务培训工作 | |0-20|结、反馈效果,由专 |
| | | | |家审查评分。 |
|----|-------|--------|----|----------|
| 43 |协作协调 | | 40| |
|----|-------|--------|----|----------|
| | |协作组织建立情 | | |
| | |况 |0-10| |
| | |开展各项交流活 | | |
| 431|协作协调情况 |动情况 |0-10|提供有关材料,由专 |
| | |开展采购协调、 | |家审查评分。 |
| | |统一分编、馆际 |0-20| |
| | |互借、编印联合 | | |
| | |目录等工作 | | |
|----|-------|--------|----|----------|

| | | | |年内发生重大责任事 |
| 5 |管理 | | 100|故,从管理总分中扣 |
| | | | |除30-50分 |
|----|-------|--------|----|----------|
| | |藏书补充、文献 | | |
| | |著录与标引、目 | | |
| | |录组织、藏书管 | 0-4| |
| | |理等业务制度是 | |查看有关制度,抽样 |
| 51 |规章制度建设 |否建立; | |检查工作听取汇报, |
| | |是否建立职工考 | 3|提供有关材料,由专 |
| | |核制度; | |家审查评分。 |
| | |是否建立安全、 | | |
| | |设备、物资管理 | 0-3| |
| | |制度 | | |
|----|-------|--------|----|----------|
| | |是否有明确的职 | | |
| | |责范围; | 3| |
| | |是否有工作数量 | |听取汇报,提供有关 |
| 52 |岗位责任制 |与质量的具体要 | 3|材料,由专家审查评 |
| | |求; | |分。 |
| | |是否建立考核制 | 4| |
| | |度和检查措施 | | |
|----|-------|--------|----|----------|
| | |职工考核档案 | 2| |
| | |读者档案 | 2| |
| 53 |档案工作 |参考咨询档案 | 2| |
| | |课题服务档案 | 2| |
| | |业务辅导档案 | 2| |
|----|-------|--------|----|----------|
| 54 |统计工作 |各类统计齐全 | 0-5| |
| | |有统计分析 | 0-5| |
---------------------------------------

---------------------------------------
| | |环境是否整洁、 | | |
| | |美观、安静;标 | | |
| | |牌是否规范、标 | |现场检查,由专家审 |
| 55 |环境管理 |准;安全设施是 |0-10|查评分。 |
| | |否符合要求;设 | | |
| | |施维护是否良 | | |
| | |好。 | | |
|----|-------|--------|----|----------|
| | | 100↑ | 40| |
| |创收纯收入(万| 80↑ | 32| |
| 56 |元) | 60↑ | 24| |
| | | 40↑ | 16| |
| | | 20↑ | 8| |
|----|-------|--------|----|----------|
| |创收补充事业经| 40↑ | 10| |
| 57 |费占创收纯收入| 30↑ | 7| |
| |(%) | 20↑ | 4| |
|----|-------|--------|----|----------|
| | |1988年以来受| |提出书面申请材料, |
| | |过省政府及文化 | |由评估组提出意见, |
| 6 |提高指标 |部的表彰奖励; |0-50|经图书馆司审查后统 |
| | |工作具有一定特 | |一评分。 |
| | |色; | | |
---------------------------------------

附件二:地级图书馆评估标准
本标准共分六大部分,共1000分,其中:
一、办馆条件 230分
二、基础业务建设 230分
三、读者服务工作 270分
四、业务研究、辅导工作与协作协调 105分
五、管理 130分
六、提高指标 35分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1 |办馆条件 | | 230| |
|----|-------|--------|----|----------|
| 11 |设施 | | 100| |
---------------------------------------

---------------------------------------
| | | 10000↑ | 35|1.不含宿舍面积。 |
| 111|馆舍建筑面积 | 8000↑ | 30|2.符号“↑”表示 |
| |(平方米) | 6000↑ | 25|以上 |
| | | 4000↑ | 20|符号“↓”表示以下 |
| | | 2000↑ | 15|表示内容的起点值 |
| | | | |(以下同) |
|----|-------|--------|----|----------|
| | | 350↑ | 10| |
| | | 300↑ | 8|不含报告厅、会议室 |
| 112|阅览座席(个)| 250↑ | 6|及临时增加的座位。 |
| | | 200↑ | 4| |
| | | 150↑ | 2| |
|----|-------|--------|----|----------|
| | | 90↓ | 2|指书架(含书柜)每 |
| |书架 藏书量/| 80↓ | 4|层(不含书架顶部遮 |
| 113|书架单层总长度| 70↓ | 6|尘板)累计计算的长 |
| |(册/米) | 60↓ | 8|度。两面放书的书架 |
| | | 50↓ | 10|每层按两个长度计 |
| | | | |算。 |
|----|-------|--------|----|----------|
| | |每种(或每套) | |指图书馆工作所需要 |
| | |设备价值 | 12|的汽车、电子计算 |
| | |50000元↑ | 8|机、复印机、电脑打 |
| 114|设备 |25000元↑ | 4|字机、声像、音响等 |
| | |10000元↑ | 2|设备。 |
| | | 5000元↑ | 1|累计得分不得超过 |
| | | 2000元↑ | |30分。 |
|----|-------|--------|----|----------|
| | | | |无儿童阅览室,但市 |
| 115|设立儿童阅览室| | 15|里有独立少儿馆的也 |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政府民用航空运输协定

中国政府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政府民用航空运输协定


(签订日期1997年9月2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缔约双方”);
  为了便利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发展两国民用航空方面的相互关系;
  作为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七日在芝加哥开放签字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参加国;
  就建立和经营两国领土之间及其以远地区的航班,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定义
  除非本协定另有规定,本协定中:
  一、“航空当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指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或者指授权执行该局目前所行使的任何职能的任何个人或者机构;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方面指负责民用航空的部长,或者指授权执行该部长目前所行使的任何职能的任何个人或者机构。
  二、“协定”,指本协定及其附件以及根据本协定第十九条规定对本协定和/或其附件的任何修改。
  三、“空运企业”,指提供或者经营国际航班的任何航空运输企业。
  四、“指定空运企业”,指根据本协定第三条规定经指定和许可的空运企业。
  五、“航空器”,指民用航空器。
  六、“航班”,指以航空器从事旅客、行李、货物或者邮件公共运输的任何定期航班。
  七、“国际航班”,指飞经一个以上国家领土上空的航班。
  八、“非运输业务性经停”,指目的不在于上下旅客、行李、货物或者邮件的任何经停。
  九、“运力”:
  (一)就航空器而言,指该航空器在航线或者航段上可提供的商务载量;
  (二)就航班而言,指飞行该航班的航空器的运力乘以该航空器在一定时期内在航线或者航段上所飞行的班次。
  十、“运价”,指运输旅客、行李和货物所采用的价格和价格条件,包括提供代理和其他附属服务的价格和价格条件,但不包括运输邮件的价格的价格条件。
  十一、“航线表”,指本协定所附的航线表或者根据本协定第十九条规定修改的航线表。航线表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
  十二、“规定航线”,指航线表规定的航线。
  十三、“领土”,指国家主权下的陆地、内水和其周边领海。

  第二条 授权
  一、缔约一方给予缔约另一方以本协定规定的权利,以便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在附件规定航线上建立和经营国际航班(以下称为“协议航班”)。
  二、在不违反本协定规定的情况下,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在规定航线上经营协议航班时,享有下列权利:
  (一)沿缔约另一方航空当局规定的航路不经停飞越缔约另一方领土;
  (二)经缔约另一方航空当局同意,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作非运输业务性经停;
  (三)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本协定附件条款中的规定航线上的地点经停,以便上下来自或前往缔约一方的国际旅客、行李、货物和邮件。
  三、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地点载运前往或者来自第三国国际业务的权利,由缔约双方航空当局商定。
  四、本条第二款不应被认为给予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为出租或取酬,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的一点载运旅客、行李、货物和邮件前往该缔约方领土内另一点的权利。

  第三条 空运企业的指定和许可
  一、缔约一方有权书面向缔约另一方指定一家或多家空运企业,在规定航线上经营协议航班,并且有权撤销或者更改上述指定。
  二、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的主要所有权和有效管理权应属于该缔约方或者其国民。
  三、缔约另一方航空当局可要求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向其证明,该指定空运企业有资格满足该当局在经营国际航班方面通常和合理适用的法律和规章所规定的条件并履行所规定义务。
  四、在不违反本条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的情况下,缔约另一方在收到上述指定后,应给予该指定空运企业以适当的经营许可,不可无故迟延。
  五、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一经获得经营许可,即可在上述许可规定的日期,按照本协定的有关规定开始经营协议航班。

  第四条 许可的撤销、暂停或者附加条件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缔约一方有权撤销或者暂停发给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的经营许可,或者对该指定空运企业行使本协定第二条规定的权利附加它认为必要的条件:
  (一)缔约一方对该指定空运企业的主要所有权和有效管理权是否属于指定该空运企业的缔约另一方或者其国民有疑义;或者
  (二)该指定空运企业不遵守本协定第五条所指的缔约一方的法律和规章;或者
  (三)该指定空运企业在其他方面没有按照本协定规定的条件经营。
  二、除非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撤销、暂停或者附加条件必须立即执行,以防止该指定空运企业进一步违反法律和规章,上述权利只能在与缔约另一方协商后方可行使。

  第五条 法律和规章的适用
  一、缔约一方关于从事国际飞行的航空器进出其领土或者在其领土内运行和航行的法律和规章,应适用于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进出缔约一方领土或者在该缔约一方领土内运行和航行的航空器。
  二、缔约一方关于旅客、机组、行李、货物或者邮件进出其领土或者在其领土内停留的法律和规章,例如关于入境、放行、移民、护照、海关和检疫的规章,应适用于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进出缔约一方领土或者在该缔约一方领土内的航空器所载运的旅客、机组、行李、货物或者邮件。
  三、缔约一方关于航空器方面的其他有关法律和规章以及其他法律和规章中有关民用航空方面的规定,应适用于在其领土内经营协议航班时的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
  四、对直接过境、不离开为直接过境而设的机场区域的旅客、行李、货物和邮件,只采取简化的控制措施。

  第六条 运力规定
  一、缔约双方指定空运企业应享有公平均等的机会在规定航线上经营协议航班。
  二、在经营协议航班方面,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应考虑到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的利益,以免不适当地影响后者在相同航线或者航段上经营的航班。
  三、缔约双方指定空运企业提供的协议航班应以合理的载运比率提供足够的运力,以便满足缔约双方领土之间及其以远地区的旅客、行李、货物和邮件的运输需要。

  第七条 商务安排
  一、运力、班次和机型应由缔约双方航空当局商定。
  二、与经营协议航班有关的销售代理和地面服务事宜应由缔约双方指定空运企业商定,并经缔约双方航空当局批准。
  三、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可根据运输需要申请在规定航线上进行加班飞行。
  加班飞行的申请至迟应在距计划加班飞行之日五个工作日前向缔约另一方航空当局提出,获准后方可飞行。

  第八条 运价
  一、规定航线上的协议航班的运价应在合理的水平上制定,适当照顾到一切有关因素,包括经营成本、合理利润和航班特点(如速度和舒适水平)以及其他空运企业的航班在规定航线任何航段上的运价。
  二、本条第一款所述运价,应由在规定航线或航段上经营的缔约双方指定空运企业逐条航线商定,并可通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制定运价机制商定。所商定的运价应经缔约双方航空当局批准。
  三、如缔约双方指定空运企业未能就上述运价达成协议,缔约双方航空当局应通过协商确定运价。
  四、如缔约双方航空当局未能根据本条第二款就运价的批准达成协议,或者未能根据本条第三款就运价的确定达成协议,则应根据本协定第十八条规定提交缔约双方解决。
  五、根据本条规定制定新运价以前,已生效的运价应继续适用。

  第九条 技术服务和费率
  一、缔约一方应在其领土内为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经营协议航班提供主用机场、备用机场和航行设施及有关服务,包括通信、导航、气象及其他附属设施和服务。
  二、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使用缔约另一方的机场和航行设施,应按照缔约另一方有关当局规定的公平合理的费率付费。这些费率不应高于其他国家任何空运企业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使用类似机场和航行设施所适用的费率。

  第十条 统计资料的提供
  缔约一方航空当局应根据缔约另一方航空当局的要求,向其提供审查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在规定航线上协议航班的运力所合理需要的统计资料。这些资料应包括确定该指定空运企业协议航班的业务量所需的全部资料。

  第十一条 代表机构和人员
  一、为了在规定航线上经营协议航班,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有权在对等的基础上在规定航线上的缔约另一方领土内的地点设立常驻代表机构。
  二、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设立的常驻代表机构的工作人员应为缔约任何一方的国民,其人数由缔约双方航空当局商定。上述工作人员应遵守缔约另一方的法律和规章。
  三、缔约一方应为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的常驻代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效地经营协议航班提供协助和方便。
  四、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协议航班上的机组人员应为该缔约方国民。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如欲在其协议航班上雇用任何其他国籍的机组人员,应事先取得缔约另一方的同意。

  第十二条 关税和税收
  一、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飞行协议航班的航空器进入缔约另一方领土时,该航空器及该航空器上的正常设备、零备件(包括发动机)、燃料、油料(包括液压油、润滑油)和机上供应品(包括食品、饮料和烟草),应在互惠的基础上免纳一切关税、税收、检验费和其他类似费用。但这些设备和物品应留置在该航空器上直至重新运出。
  二、除了提供服务的费用外,下列设备和物品应在互惠的基础上免纳一切关税、税收、检验费和其他类似费用:
  (一)运入缔约另一方领土,为在指定空运企业飞行协议航班的航空器上使用的正常设备、零备件(包括发动机)、燃料、油料(包括液压油、润滑油)和机上供应品(包括食品、饮料和烟草),即使这些设备和物品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的部分航段上使用;
  (二)运入缔约另一方领土的为检修或者维护指定空运企业飞行协议航班的航空器的零备件(包括发动机)。
  三、本条第一、二款所述设备和物品,经缔约另一方海关当局同意后,可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卸下。这些设备和物品应受缔约另一方海关当局监管直至重新运出,或者根据该缔约另一方的海关规定另作处理。
  四、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和另一家或者多家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享有同样税费免纳待遇的空运企业订有合同,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向其租借或者转让本条第一、二款所述设备和物品的,则也应适用本条第一、二款的豁免规定。
  五、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运入缔约另一方领土的客票、货运单和宣传品,应在互惠的基础上免纳一切关税、税收、检验费和其他类似费用。
  六、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的常驻代表机构的办公用品、办公用车辆、用于机场内的专用车辆或者用于运送机组人员及其行李的客车型车辆(不包括小轿车)以及包括零备件在内的计算机订座系统和通信设备,在进入缔约另一方领土时,应在自用合理数量范围内和互惠的基础上免纳关税以及其他进口环节的税收。
  七、直接过境的行李、货物和邮件,除提供服务的费用外,应在互惠的基础上免纳一切关税、税收、检验费和其他类似费用。
  八、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经营协议航班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取得的收入、利润,应免征一切税收。

  第十三条 收入汇兑
  一、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在互惠的基础上,有权将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取得的收入汇至缔约一方领土。
  二、上述收入的汇兑应用可兑换货币,并按汇出当日适用的有效汇率进行结算,否则按汇出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汇率结算。
  三、缔约一方应为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在缔约一方领土内的收入的汇兑提供便利,并应及时协助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航空保安
  一、缔约双方重申,为保护民用航空安全免遭非法干扰而相互承担的义务,构成本协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缔约双方应特别遵守一九六三年九月十四日在东京签订的《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公约》、一九七0年十二月十六日在海牙签订的《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以及一九七一年九月二十三日在蒙特利尔签订的《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的规定。
  二、缔约双方应根据请求相互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防止非法劫持航空器和其他危及航空器及其旅客、机组、机场和航行设施安全的非法行为,以及危及民用航空安全的任何其他威胁。
  三、缔约双方在其相互关系中,应遵守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制定的、作为《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并对缔约双方均适用的航空保安标准和建议措施。缔约双方应要求在其领土内注册的航空器经营人和主要营业地或者永久居住地在其领土内的航空器经营人以及在其领土内的机场经营人遵守上述航空保安规定。
  四、缔约双方同意,可要求上述航空器经营人在进出缔约另一方领土或者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停留时遵守缔约另一方规定的本条第三款所述的航空保安规定。缔约双方保证在其领土内采取足够有效的措施,在登机或者装机前和在登机或者装机时,保护航空器的安全,并且在登机或者装机前,对旅客、机组、行李、货物和机上供应品进行检查。缔约一方对缔约另一方提出的为对付特定威胁而采取合理的特殊保安措施的要求,应给予同情的考虑。
  五、当发生非法劫持航空器事件或者以劫持航空器相威胁,或者发生其他危及航空器及其旅客、机组、机场或航行设施安全的非法行为时,缔约双方应相互协助,提供联系的方便并采取其他适当的措施,以便迅速、安全地结束上述事件或者威胁。

  第十五条 证件和执照的承认
  为了在规定航线上经营协议航班,缔约一方应承认缔约另一方颁发或者核准的有效适航证、合格证和执照,但是上述证件和执照的标准应相当于或者高于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随时制定的最低标准。

  第十六条 租机
  缔约一方应根据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的要求并经有关航空当局批准后,允许其根据国际规章租用航空器。

  第十七条 协商
  一、缔约双方应本着密切合作和互相支持的精神,保证本协定各项规定得到正确的实施和满意的遵守。为此,缔约双方航空当局应经常互相协商。
  二、缔约一方可随时要求与缔约另一方就本协定进行协商。这种协商应尽早开始,除非另有协议,至迟应在缔约另一方收到要求之日起六十天内开始。

  第十八条 争端的解决
  一、如缔约双方对本协定的实施或者解释发生争端,可先由缔约双方航空当局通过磋商解决。
  二、如缔约双方航空当局不能就上述争端达成协议,缔约双方应通过外交途径予以解决。

  第十九条 修改
  一、缔约一方如认为需要修改本协定或者其附件的任何规定,可随时要求与缔约另一方以书面或者会晤形式进行协商,协商应在缔约另一方收到要求之日起九十天内开始,除非缔约双方同意延长这一期限。
  二、本条第一款所述的协商也可在缔约双方航空当局之间进行。
  三、对本协定或者其附件的任何修改,应通过外交途径换文确认后生效。

  第二十条 终止
  缔约一方可随时通过外交途径向缔约另一方通知其终止本协定的决定。本协定应在缔约另一方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二个月后终止,除非在期满前经缔约双方协议撤回该通知。

  第二十一条 登记
  本协定以及对本协定的任何修改应向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登记。

  第二十二条 标题
  本协定每条的标题,只是为了查阅方便,绝非对本协定条款的范围或者意图予以解释、限制或者说明。

  第二十三条 生效
  一俟缔约双方互换外交照会相互通知其政府的批准,本协定即生效。
  本协定于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三日在北京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法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同等作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陈光毅       安德里亚纳武·拉马蒙吉苏阿

 附件:           航线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指定空运企业经营协议航班的往返航线:
  始发点    中间点  马达加斯加境内地点  以远点
中国境内地点  待定     塔那那利佛    待定
  (二)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政府指定空运企业经营协议航班的住返航线:
   始发点     中间点  中国境内地点  以远点
马达加斯加境内地点  待定     待定    待定
  (三)缔约各方指定空运企业经营的任何中间点和以远点须由缔约双方航空当局安排。
  一、提高书记员庭审技能的重要意义。
  2012年3月29日,全国法院《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开展“两评查”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最高人民法院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要求,全国各级法院要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开展全员岗位大培训》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庭审和裁判文书“两评查”活动,进一步促进提升队伍素质、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全国各级法院要正确把握形势任务要求,充分认识开展“两评查”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以“两评查”活动促进司法能力建设,适应当前的形势任务要求、紧贴执法办案、服务审判工作,提升司法公信力。
  同时,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王胜俊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开展全员岗位大培训活动,提高法官服务大局、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对今年法院队伍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也是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郑重承诺,全国各级法院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在视频会议上,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少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明达、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越飞分别介绍了各自法院以庭审观摩、文书评查为载体开展岗位培训的做法和经验。
  根据最高法院的视频会议要求,桐梓县人民法院积极进行安排,组织全院书记员和各单位负责人,就如何提高书记员的技能,充分发挥书记员提高案件质量方面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和专门的讨论。在讨论会上,分管副院长梁昌荣作了重要强制和指示,指出书记员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书记员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作用,是由书记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所决定的。书记员的工作是人民法院业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审判工作的水平。书记员录入的询问笔录、调查笔录、现场勘验笔录、庭审笔录、合议、宣判、执行等笔录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和制作裁判文书的载体和最根要的依据,以上笔录,尤其是庭审笔录的清析、完整是体现人民法院办案审判员业务水平和书记员庭审记录水平的反映,是体现案件是否查清,据以裁决的依据是否完整,是所裁决的案件是否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根本,是评判案件质量最根本的依据。一名优秀的书记员,通过对案件的送达、调查、现场勘验、与当事人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对案件情况有相当完整的了解,在制作或校对法律文书过程中,能起到事实清楚,裁判所依据的证据是否完整,裁判文书是否存在时间、语言是否矛盾;涉案人物、程序、办案人员是否错误;诉讼风险等级的评估是否适当等等,对提高裁判文书质量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书记员庭审技能的建议与要求。
笔者从一九九五年通过法院招考进入法院后,先后从事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的工作。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认识到一个优秀的书记员对法院案件的审理和案件质量的提高有作特别重要的作用。一个案件从受理到最后装订归档,从副本及相关文书送达、庭审记录、裁判文书制作、校对、签发、再校对、宣判、卷宗装订、检查归档等等工作,离不开审判员与书记员的默契配合。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书记员的技能,笔者就自己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各位同事交流,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事提出批评意见。
(一)在庭审技能方面
1、开庭审理前要注意审查程序上是否合法,向案件当事人送达相关法律文书是否无误,经审查发现确存在有问题的,要及的在开庭前及时向审判人员汇报,以便审判人员及时调整和补足;
2、在庭审前要先熟悉案件的当事人和基本案情,对双方无争议的事实可以先在开庭前先行录入在电脑里面,以便在庭审中根据需要进行粘贴,可以弥补打印慢的不足,尤其是对证据较多、案情较为复杂的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提交的诉讼状、答辩意见和证据清册进行录入,然后在庭审中根据需要进行粘贴;要求书记员对每一个案件的庭审笔录要有电子文档,以应对科技法庭对接需要,做到每一案件均有电子文档可查。
3、书记员应熟悉案件的审判程序,在庭审中对审判人员大意或没有住意、遗漏的必经程序要进行补充完善,以确保庭审笔录完整无瑕;
4、书记员的记录在审理过中,要注意和审判员进行配合,在审判员对原被告陈述的案件事实作复述总结时,书记员要及时补足未能录入的内容,庭审中记录快慢适当,如确实记录一下当事人陈述的基本情况,涉及刑事案件的庭审记录,还可以适当记录被告人在陈述过程中的表现,如忏悔、流泪等表情,能期能全面的记录案件真实情况。在录入过程中,如确实因当事人语速快,审判人员未把握庭审节奏,可以告知审判人员或当事人暂停或开始。
5、 庭审结束后,引导当事人填写相关的材料,提出庭审证据清册,引导当事人进行必要的整理、核对并签字确认;
6、要求我们审理的案件的笔录、制作的裁判文书每个案件均存有电子文档,使每一案件均有电子文档可查。
(二)在文书校对、卷宗装订及归档方面
1、校对案件的立案、送达、开庭、裁判文书、宣判、裁判文书送达时间和结案时间是否存在矛盾,顺序是否有问题。
2、校对案件的各方当事人是否与起诉状、开庭传票、庭审笔录、裁判文书、宣判笔录、文书送达是否一至,判决书中出现的人名是否有误,是否和庭审查明的人名相印一至。
3、是校对适用的审判程序与诉讼通知书、及庭审笔录、裁判文书是否一至;
4、 校对裁判文书的主文是否有笔误,裁判文书中出现的数字是否有误、是否按规定有分隔符号、是否有脱行断行、诉讼费的数据是否与受件受理费收据一至;
5、 校对审判员、书记员是否与庭审笔录一至;
三、提高书记员庭审技能的作用。
1、在树立法院形象方面的作用:司法公正的形象体现在人民法院办理案件的全过程,包括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在接待案件当事人、受理案件、送达诉讼文书、调查询问证人或相关人员等一系列工作中,书记员工作有其独立性,同时也和案件有着根本的联系,其语言、形象、文字表达、书写法律文书等都体现人民法院的形象。一名优秀的书记员在参与案件的过程中,对公正司法和树立人民法院的形象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2、在司法公正、审判公正方面的作用:流程管理就是对案件审判各阶段的有序协调和跟踪管理。包括审查立案、排期开庭、承接移送、跟踪记录、送达文书、个案跟踪、订卷报结、评查追究、整理归档等。书记员的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审判工作的水平。书记员的业务水平和记录水平,是体现案件是否查清,据以裁决的依据是否完整,是所裁决的案件是否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根本,是评判案件质量最根本的依据,对提高裁判文书质量、最大限度实现司法公正、审判公正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在文书质量及卷宗质量方面的作用:每一起案件处理完毕后,都要通过书记员将所有的卷宗材料整理、装订、校对、归档等工作来体现,这些工作最终以人民院的卷宗体现出来,一个卷宗质量的好坏,是对法院办理的每一起案件的总结,是上级人民法院二审处理案件,再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案件,和相关单位评查案件的载体,都与书记员的本职工作密不可分。
总之,书记员在具体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只要严格把握了以上庭审技能和文书校对、卷宗装订等工作,做到心细、周到、勤学、协调,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案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