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务院关于废止第二批涉外法规的通知(附英文)

时间:2024-05-20 11:39:1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2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关于废止第二批涉外法规的通知(附英文)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废止第二批涉外法规的通知(附英文)
国务院



为了加快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清理涉外法规的部署和要求,对国务院发布或者批准发布的现行涉外方面的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以下简称法规)进行了清理。清理出来的第二批应予废止的法规12件,经
国务院清理涉外法规领导小组和国务院法制局逐件复查,国务院审议,决定予以废止(法规名称见附件一)。
同时清理出来的第二批自行失效的法规16件,也经国务院清理涉外法规领导小组和国务院法制局逐件复查,现一并附后(法规名称见附件二),以便各地区、各部门全面了解已失效的涉外法规的情况,利于工作。
附件:一、第二批应予废止的涉外法规目录(12件)
二、第二批自行失效的涉外法规目录(16件)

附件一:第二批应予废止的涉外法规目录

-----------------------------------------------------
|序号| 法规名称 | 发布机关及日期 | 发文字号 | 废止理由 |
|--|--------|-----------|------------|--------------|
|1 |国务院关于海关人|1958年2月27日 |〔1958〕政内罗字 |已被1987年1月22日 |
| |身检查问题的报告| |32号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
| |的批复 | | |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
| | | |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
| | | | |海关法》所代替。 |
|--|--------|-----------|------------|--------------|
|2 |国务院关于严格履|1973年6月26日 |国发〔1973〕76号 |与1988年2月26日国 |
| |行出口商品合同的| | |务院发布的《国务院 |
| |通知 | | |关于加快和深化对外 |
| | | | |贸易体制改革若干问 |
| | | | |题的规定》等法规有 |
| | | | |抵触。 |
|--|--------|-----------|------------|--------------|
|3 |外国登山团体来华|国务院批准, |〔1979〕体军字108|已被1981年1月14日 |
| |登山的规定(试行)|1979年9月20日国|号 |国家体委发布的《外 |
| | |家体委、国家旅 | |国登山或登山旅游团 |
| | |游总局发布 | |体来华登山的规定》 |
| | | | |所代替 |
|--|--------|-----------|------------|--------------|
|4 |对外国登山团体来|国务院批准, |〔1979〕体军字108|已被1981年1月14日 |
| |华登山收取费用的|1979年9月20日国|号 |国家体委发布的《外 |
| |办法(试行) |家体委、国家旅 | |国登山或登山旅游团 |
| | |游总局发布 | |体来华收取费用的办 |
| | | | |法》所代替。 |
|--|--------|-----------|------------|--------------|
|5 |国务院批转国家物|1980年1月21日 |国发〔1980〕22号 |已被1985年10月23日 |
| |价总局关于对华 | | |国务院批准,国家旅 |
| |侨、港澳同胞、台| | |游局、国家物价局发 |
| |湾同胞及中国血统| | |布的《中国国际旅游 |
| |外籍人探亲旅游服| | |价格管理暂行规定》 |
| |务收费座谈会情况| | |所代替。 |
| |的报告的通知 | | | |
-----------------------------------------------------

-----------------------------------------------------
|序号| 法规名称 | 发布机关及日期 | 发文字号 | 废止理由 |
|--|--------|-----------|------------|--------------|
|6 |国务院批转外贸 |1980年4月22日 |国发〔1980〕94号 |已被1985年11月22日 |
| |部、公安部、外交| |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
| |部关于修订邀请外| | |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
| |国商人入境审批权| |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
| |限的请示的通知 | | |公民出境入境管 |
| | | | |理法》、《中华人民共 |
| | | | |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 |
| | | | |管理法》及1986年12 |
| | | | |月国务院批准,公安 |
| | | | |部等部门发布的《中 |
| | | | |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 |
| | | | |境入境管理法实施 |
| | | | |细则》、《中华人民共 |
| | | | |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 |
| | | | |管理法实施细则》所 |
| | | | |代替。 |
|--|--------|-----------|------------|--------------|
|7 |国务院批准外经 |1980年10月4日 |〔1980〕外经请示 |已被1987年6月9日民 |
| |部、民政部、外交| |六字第077号 |政部、经贸部、外交 |
| |部关于接受联合国| | |部印发《关于调整接 |
| |救灾署授助的请示| | |受国际救灾授助方针 |
| |的通知 | | |问题的请示》的通知 |
| | | | |所代替。 |
|--|--------|-----------|------------|--------------|
|8 |国务院关于解决涤|1981年5月15日 |国发〔1981〕84号 |已被1987年12月23日 |
| |棉布出口高亏和来| | |国办发〔1987〕80号文 |
| |料加工问题的通知|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
| | | | |经贸部关于抓住有利 |
| | | | |时机进一步发展来料 |
| | | | |加工装配等业务请示 |
| | | | |的通知》所代替。 |
-----------------------------------------------------

-----------------------------------------------------
|序号| 法规名称 | 发布机关及日期 | 发文字号 | 废止理由 |
|--|--------|-----------|------------|--------------|
|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1983年5月21日 |国办发〔1983〕38 |已被1985年11月25日 |
| |外事活动中购买飞| |号 |国发〔1985〕133号文 |
| |机票和安全检查问| | |《国务院批转公安 |
| |题的通知 | | |部、民航局关于简化 |
| | | | |购买国内飞机票手续 |
| | | | |问题的请示的通知》 |
| | | | |所代替。 |
|--|--------|-----------|------------|--------------|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1983年5月26日 |国办发〔1983〕41 |已被1985年11月25日 |
| |执行《国务院关于| |号 |国发〔1985〕133号文 |
| |加强防止劫机和安| | |《国务院批转公安 |
| |全保卫工作的命 | | |部、民航局关于简化 |
| |令》中若干具体问| | |购买国内飞机票手续 |
| |题的通知 | | |问题的请示的通知》所代替 |
|--|--------|-----------|------------|--------------|
|11|国务院批转对外经|1983年8月5日 |国发〔1983〕121号|已被1985年10月19日 |
| |济贸易部关于大力| | |国发〔1985〕128号文 |
| |扩大机电产品出口| |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 |
| |问题的报告的通知| | |委等部门关于扩大机 |
| | | | |电产品出口报告的 |
| | | | |通知》所代替。 |
|--|--------|-----------|------------|--------------|
|12|关于接待外国文教|1984年7月24日国|国办发〔1984〕58 |已被1988年4月9日外 |
| |专家费用开支标准|务院办公厅发布 |号 |专发〔1988〕85号文 |
| |的规定 | | |《外国专家局、财政 |
| | | | |部、国家科委关于修 |
| | | | |订接待外国专家费用 |
| | | | |开支标准的通知》所 |
| | | | |代替。 |
-----------------------------------------------------

附件二:第二批宣布自行失效的涉外法规目录

-----------------------------------------------------
|序号| 法规名称 | 发布机关及日期 | 发文字号 | 失效理由 |
|--|--------|-----------|------------|--------------|
|1 |国务院、中央军委|1973年12月17日|国发〔1973〕182号|适应当时情况的规 |
| |关于加强对外开放| | |定,自行失效。 |
| |机场和国际班机安| | | |
| |全保卫工作的指示| | | |
|--|--------|-----------|------------|--------------|
|2 |国务院批转国家物|1979年9月10日 |国发〔1979〕230号|适应当时情况的规 |
| |价总局、商业部、| | |定,自行失效。 |
| |中国旅行游览事业| | | |
| |管理总局关于涉外| | | |
| |价格座谈会情况的| | | |
| |报告的通知 | | | |
|--|--------|-----------|------------|--------------|
|3 |国务院批转国家进|1980年5月28日 |国发〔1980〕45号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 |
| |出口委关于京、 | | |定,自行失效。 |
| |津、沪三市第二次| | | |
| |出口工作座谈会的| | | |
| |报告的通知 | | | |
|--|--------|-----------|------------|--------------|
|4 |国务院批转国家物|1980年6月2日 |国发〔1980〕150号|适应当时情况的规 |
| |价总局关于当前涉| | |定,自行失效。 |
| |外价格存在问题和| | | |
| |解决意见的报告的| | | |
| |通知 | | | |
|--|--------|-----------|------------|--------------|
|5 |出口工业品专厂试|国务院批准, |〔80〕进出出字第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 |
| |行办法 |1980年8月10日国|041号 |定,自行失效。 |
| | |家进出口委发出 | | |
-----------------------------------------------------

-----------------------------------------------------
|序号| 法规名称 | 发布机关及日期 | 发文字号 | 废止理由 |
|--|--------|-----------|------------|--------------|
|6 |出口农副产品生产|国务院批准, |〔80〕进出出字第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 |
| |基地试行办法 |1980年8月19日国|041号 |定,自行失效。 |
| | |家进出口委发布 | | |
|--|--------|-----------|------------|--------------|
|7 |国务院关于立即制|1980年9月5日 |国发〔1980〕229号|适应当时情况的规 |
| |止非法买卖走私进| | |定,自行失效。 |
| |口物品的通知 | | | |
|--|--------|-----------|------------|--------------|
|8 |国务院、中央军委|1981年3月30日 |〔1981〕6号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 |
| |关于坚决打击走私| | |定,自行失效。 |
| |活动的指示 | | | |
|--|--------|-----------|------------|--------------|
|9 |中共中央、国务院|1981年8月3日 |中发〔1981〕29号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 |
| |批转《东南沿海三| | |定,自行失效。 |
| |省第二次打击走私| | | |
| |工作会议纪要》的| | | |
| |通知 | | | |
|--|--------|-----------|------------|--------------|
|10|国务院办公厅转发|1981年12月10日| |适用期已过,自行失 |
| |共青团中央中国旅| | |效。 |
| |游总局关于共青团| | | |
| |经营对外旅游业务| | | |
| |问题的报告的通知| | | |
|--|--------|-----------|------------|--------------|
|11|国务院批转第五次|1983年3月5日 |国发〔1983〕32号 |适用期已过,自行失 |
| |全国港口外贸运输| | |效。 |
| |计划平衡会议纪要| | | |
| |的通知 | | | |
-----------------------------------------------------

-----------------------------------------------------
|序号| 法规名称 | 发布机关及日期 | 发文字号 | 废止理由 |
|--|--------|-----------|------------|--------------|
|12|国务院批转《东南|1984年11月25日|国发〔1984〕167号|适应当时情况的规 |
| |沿海三省第四次打| | |定,自行失效。 |
| |击走私工作会议纪| | | |
| |要》的通知 | | | |
|--|--------|-----------|------------|--------------|
|13|国务院批转国家旅|1985年1月31日 |国发〔1985〕14号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 |
| |游局关于当前旅游| | |定,自行失效。 |
| |体制改革几个问题| | | |
| |的报告的通知 | | | |
|--|--------|-----------|------------|--------------|
|1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1985年3月28日 |国办发〔1985〕26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 |
| |纺织工业部、对外| |号 |定,自行失效。 |
| |经济贸易部贯彻国| | | |
| |务院《关于纺织品| | | |
| |进出口若干问题的| | | |
| |规定》实施意见的| | | |
| |请示的通知 | | | |
|--|--------|-----------|------------|--------------|
|1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1985年4月21日 |国办发〔1985〕35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 |
| |国家旅游局关于纠| |号 |定,自行失效。 |
| |正旅游系统不正之| | | |
| |风的报告的通知 | | | |
|--|--------|-----------|------------|--------------|
|1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1986年6月25日 |国办发〔1986〕52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 |
| |《东南沿海三省第| |号 |定,自行失效。 |
| |五次打击走私工作| | | |
| |会议纪要》的通知| | | |
-----------------------------------------------------

CIRCULAR OF THE STATE COUNCIL CONCERNING THE ANNULMENT OF THESECOND BATCH OF REGULATIONS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Important Notice: (注意事项)

英文本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法制局编译,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涉外法规汇编》(1991年7月版).
当发生歧意时, 应以法律法规颁布单位发布的中文原文为准.
This English document is coming from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1991.7)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Bru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published by the China
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
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

Whole Document (法规全文)

CIRCULAR OF THE STATE COUNCIL CONCERNING THE ANNULMENT OF THE
SECOND BATCH OF REGULATIONS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September 27, 1988)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oastal areas,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xport-oriented economy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our country, the
departments concerned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lanning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State Council for the sorting out of
regulations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have undertaken the sorting
out of the existing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as well as other legal
document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regulations", for short),
promulga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r promulgated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State Council. At present, the second batch of twelve regulations, which
have been sorted out and should be annulled, have been re-examined, piece
by piece, by the Leading Group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for the Sorting Out
of Regulations jointly with the Bur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by the State Council: and it is decided to announce the
annulment of the aforesaid regulations (See Annex I for the titles of the
aforesaid regul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second batch of sixteen
regulations, which have become invalid automatically, have also been
sorted out and reexamined, piece by piece, by the Leading Group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for the Sorting Out of Regulations jointly with the Bur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now these sixteen invalid
regulations (See Annex II for their titles) are also included here as
Annex II in order to help various regions and departments concerned obtain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dition of those invalid regulations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thereby facilitating their work.
Annex I: A Catalogue of the Second Batch of Regulations Governing Foreign-
Related Matters Which Should be Annulled (12 pieces)
Annex II: A Catalogue of the Second Batch of Regulations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Which Have Become Invalid Automatically (16
pieces)

Annex I
A CATALOGUE OF THE SECOND BATCH OF REGULATIONS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WHICH SHOULD BE ANNULLED

|======|=======================|=============|=============|===========================|
|Serial|The Title of the |Organ and |Serial |Reasons for Annulment |
|Number| Regulations |Date of Pro- |Number of | |
| | |mulgation |Outgoing | |
| | | |Document | |
|======|=======================|=============|=============|===========================|
| 1 |A Written Reply of the |February |(1958) State |Replaced by "The Cus- |
| |State Council to the |27, 1958 |Council, |toms Law of the People's |
| |Report Concerning | |No. 32 |Republic of China," |
| |the Problem of Per- | | |adopted by the 19th Ses- |
| |sonal Inspection at | | |sion of the Standing |
| |the Customs | | |Committee of the 6th Na- |
| | | | |tional People's Congress |
| | | | |on January 22, 1987 |
|------|-----------------------|-------------|-------------|---------------------------|
| 2 |Notice of the State |June 26, |(1973) State |Annulled because it is in |
| |Council Concerning |1973 |Council, |conflict with "Provisions |
| |the Strict Implementa- | |No. 76 |of the State Council Con- |
| |tion of Contracts for | | |cerning the Speeding Up |
| |Export Commodities | | |and Deepening of the |
| | | | |Reform in the Systems of |
| | | | |Foreign Trade |
|------|-----------------------|-------------|-------------|---------------------------|
| 3 |Provisions Concern- |Approved |(1979) |Replaced by "Provisions |
| |ing Foreign Moun- |by the |No. 108 |Concerning Foreign |
| |taineering Parties |State Coun- | |Mountaineering Parties |
| |Coming to China for |cil; and | |or Mountaineering and |
| |Mountaineering (On |promul- | |Tourism Parties Coming |
| |Trial Implementation) |gated by | |to China for Moun- |
| | |the State | |taineering", promulgated |
| | |Physical | |by the State Physical |
| | |Culture | |Culture and Sports Com- |
| | |and Sports | |mission on January 14, |
| | |Commis- | |1981 |
| | |sion and | | |
| | |the Na- | | |
| | |tional | | |
| | |Tourism | | |
| | |Administra- | | |
| | |tion on | | |
| | |September | | |
| | |20, 1979 | | |
|======|=======================|=============|=============|===========================|

|======|=======================|=============|=============|===========================|
| 4 |Procedures for the |Approved |(1979) |Replaced by "Procedures |
| |Collection of Fees |by the |No. 108 |for the Collection of Fees |
| |from Foreign Moun- | State Coun- | | from Foreign Moun- |
| |taineering Parties |cil; and | |taineering Parties or |
| |Coming to China for |promul- | |Mountaineering and |
| |Mountaineering (On |gated by | |Tourist Parties Coming |
| |Trial Implementation) |the State | |to China for Moun- |
| | |Physical | |taineering", promulgated |
| | |Culture | |by the State Physical |
| | |and Sports | |Culture and Sports Com- |
| | |Commis- | |mission on January 14, |
| | |sion and | |1981 |
| | |the Na- | | |
| | |tional | | |
| | |Tourism | | |
| | |Administra- | | |
| | |tion | | |
|------|-----------------------|-------------|-------------|---------------------------|
| 5 |Approval and Trans- |January 21, |(1980) State |Replaced by "Interim |
| |mission by the State |1980 |Council |Provisions Concerning |
| |Council of a Report | |No. 22 |the Administration of |
| |Submitted by the | | |Prices for International |
| |State Administration | | |Tourism in China" ap- |
| |for Commodity Prices | | |proved by the State |
| |Concerning the Fo- | | |Council and promulgated |
| |rum on the Collection | | |by the National Tourism |
| |of Services Fees from | | |Administration and the |
| |Overseas Chinese, | |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
| |Compatriots from | | |Commodity Prices on |
| |Hong Kong, Macao, | | |October 23, 1985 |
| |and Taiwan as well as | | | |
| |Foreigners of Chinese | | | |
| |Descent Coming to | | | |
| |China's Mainland for | | | |
| |Visiting Relatives or | | | |
| |for Sightseeing | | | |
|======|=======================|=============|=============|===========================|

|======|=======================|=============|=============|===========================|
| 6 |Notice of the State |April 22, |(1980) State |Replaced by "The Law of |
| |Council Concerning |1980 |Council,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
| |Its Approval and | |No. 94 |China on the Administra- |
| |Transmission of a | | |tion of Citizens Entering |
| |Report Submitted by | | |or Leaving the Country" |
| |the Ministry of | | |and "The Law of the Peo- |
| |Foreign Trade, the | | |ple's Republic of China |
| |Ministry of Public | |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
| |Security, and the | | |Foreigners Entering or |
| |Ministry of Foreign | | |Leaving the Country", |
| |Affairs Requesting In- | | |adopted by the 13th Ses- |
| |structions on the Revi-| | |sion of the Standing |
| |sion of Authority to | | |Committee of the 6th Na- |
| |Examine and Approve | | |tional People's Congress |
| |invitation to Foreign | | |on November 22, 1985, |
| |Businessmen to Come | | |and also by "Rules for |
| |to China | | |the Implementation of |
| | | | |the Law of the People's |
| | | |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
| | | | |Administration of Citi- |
| | | | |zens Entering or Leaving |
| | | | |the Country" and "Rules |
| | | |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
| | | | |the Law of the People's |
| | | |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
| | | | |Administration of For- |
| | | | |eigners Entering or Leav- |
| | | | |ing the Country", ap- |
| | | | |proved by the State |
| | | | |Council in December, |
| | | | |1986, and promulgated |
| | | | |by the Ministry of Public |
| | | | |Security and other |
| | | | |Ministries |
|======|=======================|=============|=============|===========================|

|======|=======================|=============|=============|===========================|
| 7 |Notice of the State |October 4, |(1980) |Replaced by Notice of |
| |Council Concerning |1980 |Ministry of |"A Report Requesting In- |
| |Its Approval of a | |Foreign |structions on problems |
| |Reports Submitted by | |Economic |Concerning the Re- |
| |the Ministry of | |Relations |adjustment of the Policy |
| |Foreign Economic | |No. 077 |for Accepting Interna- |
| |Relations, the Min- | | |tional Disaster Relief", |
| |istry of Civil Affairs,| |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
| |and the Ministry of | | |Civil Affairs, the Ministry|
| |Foreign Affairs Re- | | |of Foreign Economic |
| |questing Instructions | | |Relations and Trade, and |
| |on the Acceptance of | |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
| |Aids Given by the | | |Affairs on June 9, 1987 |
| |United Nations | | | |
| |Disaster Relief Ad- | | | |
| |ministration | | | |
|------|-----------------------|-------------|-------------|---------------------------|
| 8 |Notice of the State |May 15, |(1981) State |Replaced by "Notice of |
| |Council Concerning |1981 |Council,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
| |the Solution to the | |No. 84 |State Council Concern- |
| |Problems of Heavy | | |ing the Transmission of a |
| |Losses in the Export | | |Report Submitted by the |
| |of Trueran and of | | |Ministry of Foreign |
| |Processing Supplied | | |Economic Relations and |
| |Materials | | |Trade Requesting In- |
| | | | |structions on Seizing Ad- |
| | | | |vantageous Changes to |
| | | | |Develop Such Opera- |
| | | | |tional Businesses as Pro- |
| | | | |cessing Supplied Ma- |
| | | | |terials and Assembling |
| | | | |Supplied Parts", pro- |
| | | | |mulgated by Document |
| | | | |No. 80 (1987) of the State |
| | | | |Council on December 23, |
| | | | |1987 |
|======|=======================|=============|=============|===========================|

|======|=======================|=============|=============|===========================|
| 9 |Notice of the General |May 21, |(1983) State |Replaced by "Notice of |
| |Office of the State |1983 |Council, |the State Council Con- |
| |Council Concerning | |No. 38 |cerning Its Approval and |
| |Problems of Buying | | |Transmission of a Report |
| |Airplane Tickets and | | |Submitted by the Min- |
| |of Safety Inspection in| | |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
| |the course of For- | | |and the Civil Aviation |
| |eigners' travel | | |Administration (of |
| | | | |China) Requesting In- |
| | | | |structions on Simplifying |
| | | | |the Procedures for Buy- |
| | | | |ing Airplane Tickets on |
| | | | |Domestic Airlines", pro- |
| | | | |mulgated by Document |
| | | | |No. 133 (1985) of the |
| | | | |State Council on |
| | | | |November 25, 1985 |
|------|-----------------------|-------------|-------------|---------------------------|
| 10 |Notice of the General |May 26, |(1983) State |Replaced by "Notice of |
| |Office of the State |1983 |Council, |the State Council Con- |
| |Council Concerning | |No. 41 |cerning Its Approval and |
| |Several Specific Pro- | | |Transmission of a Report |
| |blems relating to | | |Submitted by the |
| |"Decree of the State | |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 |
| |Council Concerning | | |ty and the Civil Aviation |
| | | | |Administration (of |
| |the Strengthening of | | |China) Requesting In- |
| |Measures Against | | |structions on Simplifying |
| |High-jacking and for | | |the Procedures for Buy- |
| |Safety" | | |ing Airplane Tickets on |
| | | | |Domestic Airlines", pro- |
| | | | |mulgated by Document |
| | | | |No. 133 (1985) of the |
| | | | |State Council on Novem- |
| | | | |ber 25, 1985 |
|======|=======================|=============|=============|===========================|

|======|=======================|=============|=============|===========================|
| 11 |Notice of the State |August 5, |(1983) State |Replaced by "Notice of |
| |Council Concerning |1983 |Council, |the State Council Con- |
| |Its Approval and | |No. 121 |cerning Its Approval and |
| |Transmission of a | | |Transmission of "Notice |
| |Report Submitted by | | | of the State Planning |
| |the Ministry of For- | | |Commission and of |
| |eign Economic Rela- | | |Other Departments on a |
| |tions and Trade on | | |Report Concerning the |
| |Problems Concerning | | |Expansion of the Expor- |
| |Vigorous Expansion | | |tation of Machinery and |
| |of Exportation of | | |Electrical products", pro- |
| |Machinery and Elec- | | |mulgated by Document |
| |trical Products | | |No. 128 (1985) of the |
| | | | |State Council on October |
| | | | |19, 1985 |
|------|-----------------------|-------------|-------------|---------------------------|
| 12 |Provisions Concern- |Promul- |(1984) State |Replaced by "Notice of |
| |ing the Standard of |gated by |Council, |the State Bureau of |
| |Expenses for Reciving |the General |No. 58 |Foreign Expert Affairs, |
| |Foreign Experts in |Office of |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
| |Culture and Edu- |the State | |and the State Science and |
| |cation |Council on | |Technology Commission |
| | |July 24, | |Concerning Revision of |
| | |1984 | |the Standard of Expenses |
| | | | |for Receiving Foreign Ex- |
| | | | |perts", promulgated by |
| | | | |Document No. 85 (1988) |
| | | | |of the State Bureau of |
| | | | |Foreign Expert Affairs on |
| | | | |April 9, 1988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的决定

广东省深圳市人大常委会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三十二号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的决定》经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1年10月1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〇〇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的决定

(2001年10月17日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出的《关于提请审议〈深圳市饮用水源保护条例〉(修改草案)的议案》,决定对《深圳经济特区饮用水源保护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一条中的"为了保护深圳经济特区饮用水源,保障人体健康"修改为"为了保护深圳经济特区饮用水源水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二、第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本条例所称的饮用水源,是指深圳市内集中供饮用的江河、湖泊、水库、渠道等地表水资源。"
  三、第三条中删除第二款。
  四、第七条第(二)项修改为:"会同水务、规划与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拟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方案和饮用水源保护规划。"
  第(四)项修改为:"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养殖及建设项目污染的监管工作"。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市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委托其下设的水源保护机构负责饮用水源保护的具体监管工作。"
  五、第八条第(一)项中的"规划国土行政主管部门"修改为"规划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项中的"水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资源统一规划和管理"修改为"水务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饮用水源水域内的监管工作"。
  第(四)项中的"农林行政主管部门"修改为"农林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八)项、第(九)项中的"计划"修改为"发展计划"。
  增加一项,作为第(十)项:"行政监察部门负责对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以及执行本条例的情况进行监察。"
  六、增加一条,作为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饮用水源所在地的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组织生态林建设。"
  七、第十二条改为第十三条,第(一)项修改为:"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印染、造纸、制革、电镀、化工、冶炼、炼油、酿造、化肥、染料、农药等生产项目或者排放含国家规定的一类污染物的项目和设施,但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增加一项,作为第(三)项:"禁止向水库排放、倾倒污水"。
  删除第(八)项。
  增加一项,作为第(九)项:"禁止饲养猪、牛、羊等家畜。"
  增加一项,作为第(十)项:"禁止毁林开荒、毁林种果。"
  八、第十四条改为第十五条,第(四)项修改为:"禁止在饮用水源水域内从事网箱养鱼和其他污染水源的养殖活动"。
  九、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七条:"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项规定的项目和设施的,应当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必须是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配套建设的;
  (二)不得在一级保护区内建设;
  (三)应当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并由国家有关部门做出环境影响评估;
  (四)其排放物经国家有关监测部门监测,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确保不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危害。"
  十、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九条:"在未划定为水源保护区的饮用水源地进行生产经营、开发建设和其他活动的,应当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做好水源保护工作。"
  十一、第二十条改为第二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在水源保护区内未建成生活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餐厅、酒楼、写字楼、商住楼、住宅区、企业职工宿舍等,应当有配套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十二、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四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水源保护区内的土地、建筑物、构筑物出租给他人从事本条例禁止的生产经营项目和活动。"
  十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六条:"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组织对水源保护区内饲养猪、牛、羊的清理和对有关养殖设施的拆除工作。有关区、镇人民政府、村民(居民)委员会负责具体的清理和拆除工作,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十四、第二十五条改为第三十条,增加一项,作为第(二)项?quot;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三)项的规定,向水库排放、倾倒污水的"。
  增加一项,作为第(四)项:"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项的规定,毁林开荒,毁林种果的"。
  删除第(四)项。
  增加一项,作为第(六)项:"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在未划定为水源保护区的饮用水源地进行生产经营、开发建设和其他活动,未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的。"
  增加一项,作为第(七)项:"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生活污水、垃圾未经处理擅自排放的。"
  增加一项,作为第(八)项:"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将土地、建筑物、构筑物出租给他人从事本条例禁止的污染饮用水源的生产经营项目和活动的。"
  十五、第二十六条改为第三十一条,第(三)项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三)项、第(四)项的规定从事畜牧业活动或擅自在水域内从事网箱养鱼和其他污染水源的养殖活动,或者在饲养、种植中不遵守法律、法规有关防治水源污染的规定的"。
  十六、第二十七条改为第三十二条,其中的"由环境保护部门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修改为"由水务行政主管部门"。
  十七、第二十八条改为第三十三条,其中"责令停业或拆除"修改为"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业或者由规划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拆除"。
  十八、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九)项的规定,在水源保护区内饲养猪、牛、羊等家畜的,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清理和拆除外,环境保护部门可以没收违法用品、产品和违法所得,并按养殖数量对违法行为人处以每头二百元罚款。"
  十九、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七条:"对有污染饮用水源行为,依法应当被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的,环境保护部门可以提请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作出处罚。
  对有前款规定行为或者依照本条例应当被责令停业、关闭、拆除的,环境保护部门根据需要可以通知供水、供电单位停止对其供水供电,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供水、供电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二十、第三十一条改为第三十八条,其中"当事人对区环境保护部门或区级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环境保护部门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市环境保护部门或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人民政府复议机关申请复议。"中的"十五日"修改为"六十日"。
  根据本决定对部分条文的文字和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深圳经济特区饮用水源保护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公布。

山西省森林公园条例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五号)


  《山西省森林公园条例》已由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13年8月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8月1日



山西省森林公园条例

(2013年8月1日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风景资源,规范森林公园建设和管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森林公园的规划、设立、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按照法定程序批准设立,保护森林风景资源、自然文化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公众提供休闲健身、森林旅游、生态科普和科学研究等服务活动的区域。其中,地处城镇周边、政府组织建设的森林公园统称为城郊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的建设和保护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森林公园的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坚持统筹规划、分级管理、严格保护、科学利用、协调发展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林业主管、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发展森林公园事业的领导,将森林公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森林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和森林公园管理机构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保障,统筹、协调解决森林公园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中的重大事项。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所属森林公园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森林公园相关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所属森林公园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所属森林公园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六条森林公园内的单位、居民以及在森林公园内从事建设、经营、游览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保护森林公园景观、动植物资源和各项设施的义务,遵守森林公园的管理制度,服从森林公园管理单位的统一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侵占森林公园内森林风景资源的行为有权进行监督、制止和举报。

  第二章规划建设

  第七条省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省森林风景资源状况,编制全省森林公园发展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省森林公园发展规划和本行政区域森林风景资源状况,编制本行政区域森林公园发展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报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森林公园发展规划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与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文化自然遗产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地质公园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等相衔接。

  第八条森林公园规划范围内的森林、林木、林地、土地、寺庙、文物、历史文化遗产等,产权和隶属关系明确的,其产权和隶属关系不变,其用途不得擅自改变。


  第九条设立国家级森林公园,按照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理。


  第十条设立省、市、县级森林公园,申请人向所在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分别由同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报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设立省级森林公园,还应当事先征得所在地县、市级人民政府同意;设立市级森林公园,还应当事先征得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同意。


  国有林单位申请设立森林公园,应当符合当地森林公园发展规划。省直国有林单位申请设立省级森林公园,由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市直国有林单位申请设立市、省级森林公园,分别由市、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报市、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报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森林公园批准设立后,由批准机关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森林、林木、林地以及其他土地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可以申请设立森林公园。申请设立森林公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森林公园发展规划;
(二)森林覆盖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城郊森林公园林木绿化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
(三)森林公园面积:省级在二百公顷以上,市级在一百公顷以上,县级在三十公顷以上;
(四)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等级:省级达到国家标准二级以上,市、县级达到国家标准三级以上,城郊森林公园可适当放宽标准;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申请设立森林公园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森林、林木、林地以及其他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申请设立森林公园,批准机关所属的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出具书面意见。批准机关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书面决定,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并书面说明理由。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森林公园名义开展相关活动。


  第十四条经批准设立的森林公园需要更名、分立、合并或者变更地界范围与隶属关系的,应当按照设立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国有林单位设立的森林公园不得变更隶属关系。

  第十五条森林公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批准机关应当予以撤销并向社会公布:
(一)因管理不善或者不可抗力导致森林风景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景观质量明显下降,达不到森林公园设立条件且无法恢复的;
(二)批准设立后三年内未进行建设,保护和管理措施得不到落实的;
(三)林地性质或者主要用途发生重大改变,无法继续保护和利用森林风景资源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予以撤销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经批准设立的森林公园应当组建相应的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法人登记。其中,国有林单位设立的森林公园和政府筹资建设的森林公园,其管理单位应当进行事业法人登记,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管理职责不得委托他人行使。


  第十七条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在林业主管部门和森林公园管理机构的监督指导下,负责组织编制、实施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编制或者修编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设计(咨询)单位,应当具有工程规划设计国家乙级以上资质。


  第十八条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当在森林公园批准设立之日起18个月内编制完成;森林公园变更地界范围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总体规划修编。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10年,在规划期满前1年,应当根据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修编,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九条省、市级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应当报省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县级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应当报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


  经批准的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不得擅自改变。确需调整或者修编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办理。


  第二十条森林公园建设应当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项目建设应当与周边景观和环境相协调,相应的防火、服务、环境保护设施应当同时设计、同步建设、同时使用。


  第二十一条森林公园核心景观区和城郊森林公园内,除必要的保护和辅助设施外,不得建设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永久性设施。


  森林公园内禁止建设破坏自然景观、地质遗迹、历史文化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和妨碍游览、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工程设施。已建项目不符合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应当限期改造、拆除,恢复植被。
森林公园内不得新建高尔夫球场、狩猎场等项目。


  第二十二条森林公园内建设各类永久性设施,应当符合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经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同意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土地等相关手续。

  第三章保护利用

  第二十三条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森林风景资源的调查、监测、建档工作,编制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名录,明确保护对象和范围。

  对古稀树木以及有特殊文化价值的森林风景资源,应当划定保护区域,采取专门保护措施。

  第二十四条森林公园内的林木应当严格保护。因提高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的需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批后,可以进行抚育或者更新性质的采伐。


  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应当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景林木、植被,形成多树种、多层次、乔灌草相结合的森林景观,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游览观光价值和综合功能。


  森林公园内河流、湖泊、岩溶泉、瀑布等自然景观,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保护和利用。

  第二十五条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应当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调查、监测和预防,发现疑似重大或者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等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当地林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应当健全护林防火管理制度,建立森林防火监测和处置体系,制定防火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防火人员、设施,加强防火宣传和用火管理。


  森林公园毗邻区域的单位应当协同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共同搞好护林防火工作,实行联防联治。


  第二十七条严格森林公园林地征收、征用、占用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森林公园林地性质和用途。
国家重点工程、省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确需征收、征用、占用森林公园林地的,经原森林公园批准机关同意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批。


  经批准的建设项目,项目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森林景观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十八条森林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开矿、采石、挖沙、取土、毁林开垦等;
(二)损毁高山草甸;
(三)在非指定区域使用明火;
(四)伤害或者擅自猎捕野生动物;
(五)采挖树木(苗)或者树根;
(六)擅自移动或者损毁园内设施、设备和游览服务标识;
(七)刻划、污损景物景观或者损毁林木、花草;
(八)随意丢弃垃圾;
(九)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九条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建设、经营森林公园景区(点)旅游开发项目。
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可以以森林风景资源使用权,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引进社会资金,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建设、经营森林公园景区(点)旅游开发项目。合作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第四章服务管理

  第三十条森林公园建设完成,经同级林业等有关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办理相关手续后向公众开放。未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不得向公众开放。

  第三十一条省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森林公园建设、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实行森林公园分类分级标准化管理。

  第三十二条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森林公园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提供相关服务,并接受社会监督:
(一)加强对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建立健全森林公园监督管理制度;
(三)对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森林风景资源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五)建立和完善森林公园信息系统,组织对外宣传推介,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第三十三条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应当加强管理,保护公园环境,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一)健全公园管理制度,建立信息统计报送制度,建设宣传和信息发布等公共服务平台;
(二)加强对公园管理和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
(三)加强对公园内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管理、服务、指导;
(四)加强公园安全管理,根据生态承载力确定游客接待容量,在危险地段和游客可能遭受伤害的区域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识,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五)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减免门票,为老年人、儿童、学生、现役军人、残疾人等提供优惠,有条件的免费向公众开放;
(六)城郊森林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
(七)提供游览服务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
(八)在明显位置设置游览路线、服务设施等标识标牌,公示收费事项,告知禁止事宜;
(九)加强生态科普宣传,普及自然科学和生态文化知识。

  第三十四条森林公园门票的收费标准,由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体现公益、合理成本、分类定价和公开透明的原则,区别不同性质和特点确定。

  其他相关服务收费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分级管理、公开透明的原则确定。

  第三十五条国有林单位设立的森林公园,其门票以及相关收入应当上缴同级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森林公园建设、维护和管理。

  森林公园门票收入的百分之三统一上缴省财政,统筹用于全省森林风景资源调查、监测、建档和森林公园的管理工作。

  第三十六条森林公园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园管理制度,诚信经营、文明服务,在森林公园管理单位指定的区域从事经营活动。

  在森林公园内进行教学科研、采集标本以及影视拍摄、集会活动的,应当征得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同意,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开展相关活动。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法律法规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八条第二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森林风景资源破坏的,责令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五项、第六项,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七项、第八项,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由森林公园管理单位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森林公园管理机构、森林公园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条例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