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的若干法律建议/杨红良

时间:2024-07-22 07:42:1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3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现行“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的若干法律建议

杨红良


  随着2008年12月30日上海市《关于征收2009年度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的通告》的发布,针对该“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的征收是否合法的话题,广大市民特别是广大车主展开了一轮比以往更激烈的讨论,其中绝大部分都持反对的态度,认为该项收费没有法律依据,应当废除。
  近日,上海市就该收费项目2010年度的征收工作发出了通告,宣布从12月1日起至明年3月31日征收该项费用,这又必将引起各方面人士的激烈讨论。
  那么,收费总额巨大、影响非常广泛的这项“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以下可简称“车辆通行费”),其法律依据究竟如何呢?

一、该项收费出台的法律和政策依据

  根据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设交通委有关负责人于2009年1月在《关于本市继续征收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的若干问题答记者问》(《解放日报》2009年1月11日第2版)中的回答,根据交通部、财政部等国家有关部门于1988年1月5日发布的《贷款修建高等级公路和大型公路桥梁、隧道收取车辆通行费的规定》,经市政府批准,上海市于1993年开征了车辆通行费。这项收费主要是用于偿还新建和改建越江隧道、桥梁、高架道路,以及高等级公路的贷款。之后,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市实际,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102号令的形式,于2001年修订并正式颁布了《上海市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征收管理办法》。
  所以,当初上海市设立并征收车辆通行费,是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2008年底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发出之后,上海市宣布取消了“六费”的征收。正是在这“六费”被废除这一变化的衬托下,“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的“继续征收”,一下子显得极为扎眼,以至有的车主认为该项收费自始都是非法收费,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二、费用性质与收取范围、形式的矛盾

  上海市的“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近期事实上还将继续,但应当着力解决费用的性质和具体征收的范围、形式之间的矛盾问题。
  正如有的公众质疑时指出的一样,“贷款道路建设通行费”这一名称本身已经说明了该项收费的性质和相应的收费对象和范围。《上海市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征收管理办法》中也明确,征收“贷款道路建设通行费”系“用于归还新建改建高等级公路、市区高架路、桥梁、隧道等建设项目(经市政府另行批准的项目除外)的贷款”。
  那么,根据权利和义务一致的基本原则,只有让使用“贷款道路”的车主支付“贷款道路建设通行费”才符合逻辑,也体现公平,否则,就等于让极少或从来没有使用“贷款道路”的车主为那些经常使用“贷款道路”的车主买单。
  于此,其他地方的做法值得借鉴。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于2009年3月5日发出《湖州市区本地车辆通行费收缴办法》,明确规定,车主可自愿选择以统缴方式一次性缴纳车辆年通行费或以过站缴费的方式按次缴纳车辆通行费。

三、法律建议

  第一,依法就“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正式制定位阶更高的法律文件,必要的话上报国家交通部、财政部等部门核定;
  第二、公布本市“贷款道路”的名单及其借、贷款主体、总额和余额、偿还年限、担保情况等具体信息;
  第三,改统一征收为过站缴费征收,即仅对实际通过“贷款道路”的车辆收费;
  第四,公布本市“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历年的收取和支出、使用情况;
  第五,随着“贷款道路”贷款余额的变化,调整相应路段的收费额度,并确保“贷款偿还结束,即停止收费”。

2009年12月13日


上海市金茂律师事务所 杨红良律师


       试论因互殴引起特异体质人病情发作而死亡的法律责任

            景县人民检察院 李宁 陈亚静

  [案情介绍]李某与张某在饭店吃饭时偶遇,因琐事发生口角,进而赤手空拳相互殴打。张某倒地后,李某离开。张某被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定张某因患有心脏病,致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及一定的外力作用为引起死亡的诱发因素。张某身体损伤不构成轻伤、重伤。
本案是一起行为人与特异体质人斗殴引起特异体质人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的案件。所谓特异体质者,是指因患有严重疾病或其他原因而导致身体素质与正常人不一样的人。在司法实践中,常遇到这样一些案件,行为人对患有心脏病、脑血栓、脑淤血等严重疾病的特异体质者实施了较轻的伤害行为,只是可能造成轻微伤等直接伤害后果,但却诱发了被害人的疾病发作,最终导致死亡的严重后果发生。对于此类案件的认定,关键要注意两点:一是被告人主观上是否有罪过;二是互殴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一)主观上是否有罪过
  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刑法规定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行为人对其实施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犯罪心理态度的基本内容是故意与过失,刑法理论上一般将二者合称为罪过。
我国刑法中的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犯罪故意既是一种个体心理态度,又是一定的社会心理评价,其核心体现在危害社会的结果上。如果被告人在明知或者应当明知被害人存在特异体质的情况下希望对方发病,并实施了足以引起对方发病的行为,其主观上就具有直接的犯罪故意;如果在激愤中放任引起对方疾病发作,最终导致对方严重疾病发作而死亡,其主观上就具有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间接故意。
  我国刑法学上的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但无论哪种过失,都必须以行为人“应当预见”、“可以预见”为前提条件,即对危害结果有预见能力。如果行为人在实施伤害行为时根本不可能预见被害人属于特异体质,那么说明行为对死亡结果不具备预见能力,因此不存在刑法上的过失。
在本案中,李某与张某互殴的行为纯粹是一般的纠纷,双方并无故意造成对方死亡、伤残的故意心理。从行为的手段看,也可以看出李某并无故意造成张某死亡结果的心理态度。而张某虽然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但毫无征象,李某并不知其患有此病,对可能导致张某死亡的后果无法预见,也不可能预见。李某与张某的互殴行为只是一般的争执,未造成张某轻伤、重伤等损伤,二人尚未达到相互要致对方到伤亡的程度。因此,行为人不具备预见能力,主观上也就不存在过失。在本案中,李某在与张某发生争执的时候,一方面不存在故意致对方伤残或死亡的心理,另一方面,李某与张某平时也不认识,也未听说过张某的个人情况,张某的表现与常人无异,因此,对于自己的斗殴行为会引起对方心脏病发作而死亡,是出乎李某意料的。李某对张某的死亡既没有故意,也无过失。
  (二)互殴行为与死亡结果是否具有刑法因果关系
  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是指犯罪实行行为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合乎规律地引起危害结果的发生。一方面,作为原因的实行行为,必须具有引起危害结果发生的实在可能性。另一方面,作为原因的危害行为,必须合乎规律地引起危害结果。本案中,李某实施了与张某斗殴的危害行为,客观上也造成了死亡的结果。司法鉴定表明,张某因患有心脏病,致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及一定的外力作用为引起死亡的诱发因素。因此,李某与张某发生争执,互殴的过程中,张某同时存在者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和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三个原因,在此过程中,李某的行为虽然没有造成轻伤、重伤,但是,其仍然是诱发张某心脏病急性发作的因素之一。因此,即使二者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但是仍存在着间接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李某的行为与张某的死亡仍然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符合犯罪构成客观方面。
  综上,按照我国刑法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虽然李某的互殴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死亡的结果,但从李某实施行为的客观特征可以看出,李某对于张某会因疾病发作而死亡是没有预见能力的。尽管二者具有因果关系,李某对于张某死亡的结果存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但是由于李某不具有主观上的罪过,对于张某死亡这一结果仍然不承担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关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蒙古人民共和国和由蒙古人民共和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交货共同条件的议定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 蒙古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关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蒙古人民共和国和由蒙古人民共和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交货共同条件的议定书


(签订日期1966年3月28日)
以下签字的代表议定如下: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蒙古人民共和国和由蒙古人民共和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物供应,自一九六六年一月一日起依照本议定书附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蒙古人民共和国和由蒙古人民共和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交货共同条件”执行。该附件为本议定书不可分割的部分。
  因此,在一九五六年二月七日所签订的关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蒙古人民共和国和由蒙古人民共和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交货共同条件之议定书和一九六0年二月二十三日对该交货共同条件的修改和补充的换文即行失效。
  本议定书的有效期限,至双方中一方声明停止其效力以后的三个月期满为止。本议定书于一九六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在北京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蒙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
      对外贸易部代表       对外贸易部代表
       明   克        丹巴·度加尔加巴
        (签字)          (签字)